QQ——隐身
QQ是来自腾讯即时聊天工具的前身OICQ,按现在的说法是ICQ的中国山寨版本。用比尔盖兹的话来定义:QQ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即时聊天工具。几乎现在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人手一个,而且使用率相当高。无论是上班族或者在校生,只要上网条件允许,那么挂QQ变成不少人第一时间必做事情之一。
挂QQ上线类型大致分为:在线,隐身。不过,“在线”现在分:Q我吧,离开,忙碌,请勿打扰。当然最值得一说的就是“隐身”。其实每个人的QQ上都存在大量的隐身族。典型的例子是早前一些QQ修改版能显示所有隐身族QQ的功能,结果最后被抓的抓,被屏蔽的屏蔽,也有不少人为此称快。
先说说隐身本身的行为心理:
1.习惯。
大多数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几个心理因素,但是这个是最普遍的。多数可能是某一阶段的不得已的行为慢慢变成一种习惯。在心理上,一定是一种自我认同感。
2.回避。
也许是一阶段的心情不佳,并不想受到打扰,也不想让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人在线上看到相互“在线”不交流的尴尬。因此选择为了某一件事情、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而长期隐身。
3.自闭。
有这样一个群体,他们喜欢完全属于自己控制的网络空间。心理层面上多数情况是独我状态,不太想了解与自我无关的别人,更不想被打扰,甚至于QQ空间都不开放或者上锁,上QQ是一种存在感的自我心理暗示,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我心理暗示。
这样说来,隐的是内心的阴暗面吗?对有些人是,对有些人不完全是,对有些人是完全不是。而作为隐身行为的被动接受者,每每看到一上线,看到一列列灰色的好友列表,内心先是一阵轻叹,而后偶尔会想想也许在线不在线不一定吧。
隐身 ——“沉默是金”的传承
自古有“沉默是金”一说。“沉默”一般有这样几个理由:
1.不用说
有些人对你的来说,已经超越普通人际,就算不说什么都觉得是一种相互依偎。
2.不想说
有些人在你的心中,可能很重要,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仅仅只不过你的强定义,根本不可能的改变,所以很多时候说话的方式、时间、场合、内容,都会有所选择。
3.无话可说
有些人在你的看来,无关紧要的,仅仅只是认识并无太多其他关联,因此,选择被动沉默也是很自然的。
QQ好友列表中,一般有这样几组人:亲人,好友,同学,普通朋友,同事,网友。
聊天的情况分下面几种情况:
1.有事才找你说
这类人,极有可能是你很好的朋友、亲人,或者好姐妹、好兄弟。
2.没事也找你说
这类人,可能是对你有的好感度较高,且较为习惯。唠嗑男、唠叨女、或者是非寻常关系的网友。
3.有事也不找你说
这类人,他懒得说,你也懒得问,相互的不痛不痒,缺乏沟通欲望,对彼此之间这样若即若离、若有若无、若是若非的相互认同。
隐身是什么?
就像在一个小小的杯具里面潜水,偶尔上来冒个泡,表示一下存在感;然后继续在小小的杯具里面潜水,只不过每个人的杯具的大小形状与所装的液体都不尽相同罢了。
现在又有什么,移动QQ、webQQ、短信QQ。上线随时随地,隐身无处不在。
针对隐身早有以下两个对应功能:
1.“在线对其隐身”
对你很不想接触的人,但又不好意思黑名单的,就可以这样做。
2.“隐身对其可见”
对你很在乎的人,想随时让其知道你的网络存在,在线不交流也不会觉得一点尴尬的人。
谨慎使用以上两功能,其实,隐身是一门行为艺术。
上Q有风险,隐身需谨慎。
套用当下网络流行语:隐的不是QQ,是寂寞。